第230章
   
   
   
   
	  一群人扑通通跪了一地。
  众人边擦汗边庆幸,皇上没把火发到自己身上。
  也是状元倒霉,皇上因为这些事心情本就不好,状元第一天侍驾,就碰上了这样的事。
  估计状元这辈子官运到头了。
  一时,无人敢吭声了。
  皇帝见了语气舒缓了一些,“朕点你做状元,不是听你来拍马屁的。”
  看向姚瑜的眼神完全变了。
  看来王卿所言不差,此人确实没有风骨,说话做事都秉持中庸之道,颇有前朝之风,不是可用之材,一点也不像他的老师陆卿。
  姚瑜很是悲愤啊!
  这不就是普通的客套话吗?
  怎么就成拍马屁了?
  果然伴君如伴虎。
  天哪!还有多久他才能告老还乡啊!
  眼见皇帝还要给他扣帽子。
  姚瑜连忙主动发问:“敢问陛下,金洪县的饥荒是何原因导致的?留州的水灾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”
  不等皇帝开口,就有人主动解说,“金洪县年年都闹饥荒,今年雨水比往年更少,粮食收成减半,除此之外,边境沙匪猖獗,每年粮食一成熟,他们就大肆抢掠,抢完之后逃到胡人地界,官府那他们根本没办法。”
  “留州之所以发大水,一则是因为雨水较多,二则胡人前朝所占地界——图靼也在下大雨发大水,图靼在上游,胡人不会治理,下游的留州就遭了灾。”
  闻言,姚瑜眼睛一亮,“陛下,若如两位大人所说,问题的症候就在于金洪县和留州的图靼。”
  皇帝心想,这不是废话吗?
  不过这姚瑜也不算没脑子。
  “是又如何?”
  姚瑜怎么想就怎么说了。
  他拱手站了出来,“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!
  还请陛下发兵图靼,夺回失地,图靼如今也在遭灾,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。
  届时由我朝就能从源头上治水了,若能抢了……咳,剿了沙匪,就可用缴获的财物赈灾。
  如此边境必能得数年安宁。”
  皇帝听了嘴角抽抽。
  图靼那块地他难道不想要吗?
  他做梦都想啊?
  可为什么没人说出来。
  因为那是胡人地界,胡人占了快百年了。
  而且这是发动战争啊!
  哪有那么容易?
  想法太过稚嫩了。
  皇帝看向姚瑜的眼神又变了。
  皇帝说:“状元倒也不必怕自己批评就变得如此激进。”
  姚瑜不承认自己激进,“胡人一到冬天必定会南下抢掠,现在不和他们打,冬天还是要打的。
  不如先下手为强,打他个措手不及。
  据臣所知,每年胡人南下,百姓死伤无数不说,每年损失的钱财也是比大数目。
  臣闲来无事,从几年金洪县和留州的记录中拉了拉账单。
  咱们拿着账单去找胡人讨要损失,还有图靼山洪对留州造成的损失一并讨要了。
  他们给就罢了,若是不给,那就师出有名了。”
  说起拉账单,那就是自己的强项。
  不光是去年,也可从前朝记载中获得一些关键数据。
  而秦征率大军就在那里驻扎,他所率将士刚经过战事,正是士气最旺的时候。
  第119章 姚瑜事业篇2
  姚瑜是这样想的。
  “反正留州和金洪县的事一时半会儿也没法解决,而和胡人打仗这军饷不是秋天就是冬天花,总要花的,不如省了些许步骤。”
  皇帝听在心里,虽然不赞同,但他仍不动声色的由姚瑜继续说: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,那沙匪不是一般的有钱。这十年里国家到处战乱,根本没人顾得上管那些沙匪,他们便借此机会,大肆敛财,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啊!”
  说的很好,有理有据,比很多尸位素餐不长脑子的废物强。
  可皇帝还是摇了摇头,让他滚出去!
  姚瑜说的有几分道理,有一瞬间他都心动了,但也只是动了一下,很快他就自己将动了的心按住了。
  身处高位,他要考虑的地方可比姚瑜多多了。
  不光是一点军饷的问题,还有很多姚瑜想不到的因素他要考虑。
  最重要的一点,如果打下之后,胡人大肆反扑他们该如何应付吗?他们能应付吗?应付不了会怎样?
  若是短时间能打完还好,若是战线拉久拉长,朝廷定然是吃不消的。
  到时候军饷可就不是笔小数目了。
  还是年纪太小太天真!
  想事情一点也不周全。
  不过这小子还是有点脑子的,能力也很不错,账单说拉就拉,也不知私下看了多少资料。
  而且这个人似乎不爱主动开口说话,往后需得多逼一逼啊!不然他能一个人站在角落里,一站站一年、两年、十年……直到告老还乡。
  姚瑜遵从旨意,姚瑜滚了。
  随之而来的是:
  姚瑜第一天伴驾就被大骂一通,还被赶出宫的事传出来了。
  别的地方不知是怎样的,反正翰林院全都知道了。
  第二日来翰林院当值,不少人都用别样的眼神看着姚瑜,似是可惜,似是可怜,似是可以躲避。